日前,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工會主席蔣升云召集集團公司黨群工作中心全體人員召開黨建工作務虛會,分析總結集團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年來的黨建和群團工作,深入研討2021年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怎么做,進一步謀深謀實,給出答案。
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怎么干?會議分析認為,就是必須遵循《黨章》和中辦《關于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試行)》精神,堅持在《黨章》和《意見》的框架下,用創新精神突破傳統國企的慣性思維和方法,圍繞創建非公企業“雙強六好”(發展強、黨建強;生產經營好、企業文化好、勞動關系好、黨組織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社會反映好)黨組織建設目標來開展工作。
會議認為,非公企業黨組織要實現在企業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在職工群眾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維護和推進企業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正確處理好非公黨建工作的“三個關系”,即:準確把握好非公黨組織的功能定位,正確處理好非公企業“屬性”與黨組織“黨性”的關系;積極探索創新非公黨組織工作方式和路徑,正確處理好“務虛”與“務實”的關系;突出落實好非公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正確處理好“有為”與“無為”的關系。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非公有制企業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企業的數量和作用決定了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在整個黨建工作中越來越重要,必須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實實抓好。實踐證明,作為社會經濟組織的非公企業的本質屬性,決定了非公企業是一個以盈利為首要目標的經濟組織。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以“經濟”為中心開展一系列經濟活動,它的利益目標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經濟價值,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所以,非公企業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是一切工作的根本所在。非公企業的經濟“屬性”無可厚非,這是現實的客觀存在。集團公司作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從經濟組織性質上實現了由“市屬國有”到“區屬非公”企業的轉換,無論是“國企”還是“非公”,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的,兩者并不矛盾。就黨建和群團工作而言,集團公司曾經是老國企,無論是黨組織和群團組織建設、黨務和群團工作隊伍,還是制度建設、陣地建設,都有很深厚的“家底”,“三講五心”特色企業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黨群組織構架是完善的,制度是健全的,經費是有保障的,活動是正常的。好的“家底”和“底蘊”不能丟,形式主義的東西要摒棄,不搞無效的檢查評比活動。
會議認為,在新形勢、新體制下,集團公司各級黨組織如何做到不失黨性定好位,發揮作用不虛位,促進經濟不越位,是處理好黨組織“黨性”與非公企業“屬性”的關系的關鍵?!盀榱诵б娓?、圍繞發展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企業第一要務,是黨章和黨的基本路線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和群團工作不能脫離企業生產經營這個中心,只有始終與企業生產經營保持目標同向、工作同步,才能為企業所需要,股東所支持,黨員所歡迎,員工所擁護。只有這樣,才能把促進企業發展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黨政、黨群形成工作合力,集聚正能量,促進企業不斷健康發展。
就做好“十四五”開局之年集團公司的黨建工作,會議強調,貫徹實施全面從嚴治黨,沒有任何的特殊和例外,企業“混改”了,但黨建責任不會改。要旗幟鮮明地抓。堅定“四個不會變”(黨員的身份不會變,黨員的初心使命不會變,黨組織和黨員在企業經濟建設主戰場上建功立業的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不會變,黨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務大局的指導思想不會變),做到“四個貫徹”(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貫徹“兩個作用”的發揮,夯實企業發展基礎;貫徹制度建設,建章立制、立規定矩,“劃底線、亮紅線”)。要融合融入抓。做到“三個融合統一”(堅持黨建責任與發展責任融合統一、黨建質量與發展質量融合統一、黨建活動與經營活動融合統一),增強“四個力”(貫徹黨組織“兩個覆蓋”,增強黨建工作的滲透力,健全用好活動陣地,擴大黨建工作的影響力,加強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激發黨建工作的凝聚力,深化黨員先進性,發揮黨建工作的戰斗力)。要聚焦重點抓。堅持“四個不能丟”(黨組織基本制度、基本陣地不能丟,黨員隊伍建設、“兩個作用”不能丟,作風紀律、廉政建設不能丟,企業文化建設不能丟)。
會議強調,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戰斗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要堅持“黨建是抓好發展的支持和保障,發展是抓好黨建的依托和歸宿”理念,開展黨群活動要與搞好企業經營活動結合起來,與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與提高員工工作技能和素質結合起來。企業黨組織開展活動要突出“實用、實效”的原則,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黨員業務技能提升,豐富內容、靈活方式。要創新非公黨組織“三會一課”的內容和形式,把“三會”開成獻計獻策會、專題討論會、溝通協商會,把“黨課”上成理論輔導課、技術創新課、業務培訓課,提高企業黨員積極性和認同感,擴大活動參與度,進一步提升組織生活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