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化肥市場與國際貿易研討會上,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光對2021年中國磷復肥行業運行情況和發展態勢進行了介紹,并就企業在行業近期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長期發展戰略的規劃提出建設性建議,為飽受國內外市場夾擊的磷復肥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
磷肥行業有效控制國內價格平穩
李光表示:“2021年,我國石化行業在營收和利潤上都創了新的歷史紀錄,遠超年初的預期。磷化工行業作為石化行業的一個分支,在2021年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nbsp;2021年,磷肥生產總量是1684.3萬噸(P2O5),同比增長了3.2%。其中,磷酸一銨產量增加較多,增幅大概是8.3%。
產能方面,2021年磷肥產能為2140萬噸(P2O5),磷銨產能3850萬噸。2021年,磷肥產能利用率達到了77.8%,同比提升了4.4%。其中,磷銨產能利用率為77.8%,同比提升3.5%。李光指出:“參照80%產能利用率為平衡點,我們的磷肥產能目前過剩率并不高?!?/span>
產量方面,2021年,我國磷酸二銨累計產量1456.3萬噸,同比下降了0.5%,減少了8萬多噸;出口625.7萬噸,同比增加9.2%;表觀消費量大約是下降了7.4%。磷酸一銨累計產量1657.7萬噸,同比增加了5.7%,產量增加88.9萬噸;出口378.5萬噸,同比增長49.6%;表觀消費量下降2.9%。從消費量來看,2021年磷肥表觀消費量1133萬噸,同比去年持平。
價格方面,2021年底,磷酸二銨價格同比上漲45%左右,磷酸一銨價格同比上漲49%左右,都低于氮肥、鉀肥的上漲幅度,更遠低于國外磷肥的上漲幅度。李光表示:“綜合來看,磷肥行業有效控制了國內的價格的平穩?!?/span>
行業發展態勢成為企業生存挑戰
雖然2021年,磷肥行業的發展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績,但是就目前的行業發展態勢而言,李光表示,磷復肥行業正面臨著許多短期必須解決的生存挑戰。如行業準入標準與降耗、高位原料如何應對、營銷模式如何適應性調整、行業洗牌如何繼續等問題。為此,李光提出了如下建議:
第一,在行業準入與降耗上,當前行業準入將定位產業結構調整、能耗水平先進性和磷石膏利用率提升或無害化處理等方面從嚴展開。但知易行難,通過技術推動企業轉型將成為企業應對問題關鍵。
第二,在當前特殊的原料高位運行態勢下,企業要提升預判能力的前瞻性、建立原料采購的長期合作,產品配方及時適應調整、注意資金周轉安全迅速回籠,維持企業的動態平衡。
第三,在營銷模式上,企業也應該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對疫情帶來的所有不便而確定下來的解決方案,企業要適時進行固化和優化,提升應對風險的能力和經驗。尤為關注的是,企業應規避營銷鏈外延帶來的跨界延伸和投資風險,特別是在綜合和服務方面,要把握好企業定位,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李光強調,行業洗牌已經是不可避免,具有中間力量的超大型企業和專攻特定產品的中小型企業集群并舉的產業整合正在展開。尤其疫情發生之后,超大型企業和特定產品的市場重新劃分已經悄悄開始。
短期發展呼喚理性回歸
從國際形勢上來看,當前受全球疫情、地緣政治引發的物流不暢和能源短缺等許多不確定因素,都對國內外肥料市場產生了影響。
磷肥方面,李光分析,即便疫情過去、全球經濟恢復、地緣戰爭結束,這也不意味著戰爭所帶來的問題和制裁就會馬上結束,所以預計今年原料和產品價格都將高位維持,國內磷肥價格也將無法脫離國際關系而獨善其身,企業要做好長期應對打算。從政策調整上來看,近幾年,國家對行業的重視、政策支持行業解困前所未有,所以通過調整行業產品結構和產量,響應國家保供是今年行業安排生產平穩運行的必須選項。而從技術進步和產品精細化發展的角度來看,李光建議,企業務必考慮開展節能降耗工藝和設備技術改造,提前了解碳達峰之后碳交易的游戲規則,旨在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壓力。同時,企業涉足磷酸鐵鋰要考慮市場容量和技術路線更新可能導致新材料替代的可能性,“千萬不要一哄而上”!
復合肥方面,李光表示,在協會統計范圍內注意到:2021年全國產能26%的重點企業,銷量占全國45%,集中度同比提高;東北三省、河南、新疆等農業用肥大省,均建立了肥料生產線,生產裝置向市場轉移;綠色低碳的復合肥生產工藝,在行業發展中更具適應性;專用肥配方產品越來越多,在大型復合肥企業產品結構占比也越來越高。但李光提醒企業,工藝的有效性、適用性和先進性雖然不完全是以碳排放量的高低來作衡量,但是綠色低碳是趨勢必然有它的道理,要理性對待。同時,也應該意識到,新型肥料對傳統復合肥的替代率,在市場需求上是有天花板的。新型肥料企業雖然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各自的強項,但也要意識到新型肥料品種在市場發展中也要回歸理性,并在標準、成本、質量、產學研、服務等方面要有嚴格要求。
磷復肥行業應對長期發展政策措施
中長期來看,李光認為,磷復肥行業的發展主要需要應對糧食安全、化肥保供、節能降耗、行業調整四個大的方向。
第一,如果未來十年我國糧食要始終保持在1.3萬億斤的產量,在化肥零增長甚至負增長的大前提下,減肥增效將始終是政策的要求。同時,通過有機肥的替代來改良土壤以達到50%的國際替代率水平,這也將是一個長期的發展要求。所以,化肥生產企業要構建有機無機相結合的生產方式和發展視野,打破產品之間對抗關系,及時添加予以適應。
第二,化肥保供常態化。目前,我們認為的化肥保供是保障數量的供給,但實際意義上,企業應該關注化肥通過提高吸收率來實現負增長,藥肥一體化和水肥一體化,全營養元素與有機質、微生物組合,提高添加有效助劑的特肥的應用戰略。
第三,應對節能降耗政策。由于前期環保的政策和相關標準已經基本完善,現在已經到了一個實施的過程,所以后續環保從嚴的新政出臺有望減少。目前來說,企業應該轉向雙碳的進程,對行業產生顛覆性影響早做準備。行業的標準化的管理也需要提上日程。
第四,企業在行業調整中要注意自我保護。一要適度增加中低濃度磷復肥產品的產業占比;二要探索資源的進口,有助于支撐出口政策的持續;三要發展精細磷化工產業,要與市場的容量相匹配。李光表示,長期以來,磷復肥供應在保供的同時還可以進行出口,但我們可能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磷資源是否可以長久支撐,同樣,發展精細磷化工產業也需要面臨這個問題。
此外,在市場應對上,李光建議,全球市場短缺和恢復最終總會按照市場規律演變,生產企業應該通過快進快出,減少成本風險。在全球貨幣緊縮和中國繼續寬松的逆向操作中,生產企業需要掌握節奏,規避匯率的風險。同時,國家對化肥政策的調整的重視度、合理性和及時性都在提升,生產企業要建立信心,保供和行業可持續發展都將是政策的必選項。
李光表示:“2021年,我國磷復肥行業繼續延續了疫情之下的恢復生產與保供,為國家的糧食安全犧牲了企業利益,承受了原料帶動的產品價格沖高,限制出口帶來的成本倒掛,彰顯了農資行業的責任與擔當。2022年,當我們不能預判疫情和地緣沖突的結束時間、不能完全估計市場的恢復節點時,我們要持續已形成的心理承受能力,多交流、多分析,前瞻性地對影響因素的變化按底線思維作出預判,把規避風險放在首位。中國磷復肥工業協會也將會始終和企業站在一起,承上后下、及時溝通,共同確保行業平穩運行,爭取最大效益?!保?span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2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來源:中國農資傳媒)